金秋时节,罗城镇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,制种葫芦迎来了丰收季。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葫芦,像金色的“金蛋蛋”铺满田野,农户们穿梭其间,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,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丰收乐章。
该镇地处河西走廊西端,日照充足、昼夜温差大,土壤条件适宜,是葫芦制种的理想产区。近年来,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,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推广订单农业,实现产销对接。“今年我家种了6亩制种葫芦,亩产种子能达到100多公斤,订单收购价每公斤50元,算下来收入很可观!”种植户王大哥笑着介绍。
为了让制种葫芦“长得好、产得优”,该镇农技团队从播种时的行距株距规划,到生长期的水肥管理,再到病虫害防治,手把手教农户科学种植。农户们感慨,以前凭经验种植,产量不稳定,现在有了专业指导,什么时候浇水、打药都有科学依据,收成更有保障。
据统计,今年全镇制种葫芦种植面积达7000亩,亩均收入6500元,预计总产值将突破4550万元。除了葫芦籽带来的直接收益,葫芦皮、藤蔓等还可作为饲料等进行综合利用,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附加值。
目前,罗城镇制种葫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成为全镇经济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随着采收工作的推进,这些带着农户辛勤汗水的葫芦籽,将通过订单销售,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下一步,该镇将继续加大对制种葫芦产业的扶持力度,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设备,打造具有罗城特色的制种葫芦品牌,推动制种葫芦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。